欢迎来到去农家旅游网
[全国农家]
 全国服务热线:4000-979-212 网站地图
登录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旅游线路

辽代庆州白塔为何与众不同

发布时间:2019-01-22 19:52:00    浏览量:722

  每段旅途中,都会遇见许多风景,这些风景中包括佛塔,有些佛塔也许会被你很快路过,也有些会让你驻足停留,久久被它的魅力所吸引。


  庆州白塔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



  来到这里的时候,夕阳的余晖正在庆州白塔洁白的塔身上肆虐着它绚烂的彩光,我们驾车驰骋在一条窄道,两侧是已被秋风的寒清退了绿色的草地,路面的颠簸似乎并没有打扰到我们初见它的惊叹之情,反而想靠近一点,再靠近一点。


  关于佛塔,我见过很多种,山西飞虹塔、大理千寻塔、应县释迦塔、西安大雁塔……但是,这庆州白塔,却能让我在初见之时,被它那种略带孤傲的美所震惊。



  不过,在欣赏它的美丽之余,突然被一个思绪打断。


  这庆州白塔,是典型的砖木结构拱阁式塔。而建造这座塔的时候,是1047—1049年,时值辽代。当时在辽国领土上99%皆为密檐式塔,庆州位于辽国腹地,为什么却独独建了这样一座楼阁式塔?


  庆州白塔


  辽(907—1125年)是契丹族在我国北方建立起来的政权,史称辽国,辽代各代皇帝都崇信佛教,在其统治地区的五京城和各州城内,均依照汉族式样建造了数量甚多的佛寺和佛塔,而这些佛塔佛寺,也都呈现出较为统一的特点:形制基本是密檐式实心砖塔,平面大都为八角形;如果在寺院内部建塔,都建在寺院的中轴线上,或大雄宝殿的前面,或山门之内。


  按照辽代佛塔如此这般的建造惯例,庆州白塔是有点奇怪。



  庆州白塔,本名“释迦佛舍利塔”,由名字和建造样式推断,此塔应为显宗的塔。八角七级,一至七层的四个正面,当心间均辟一券门。券门两侧的稍间,雕刻二天王拱卫。第一层塔身的四个隅面,当心间饰有直棂假窗,窗顶有妙音鸟等图案,直棂假窗两侧的稍间,还雕有八大灵塔(每个隅面两座)。二至六层隅面,则饰以陀罗尼经幢。其中三、四层心间的经幢旁侍立二罗汉,二罗汉身体、头部朝向一致;五、六、七层改为蘑菇状祥云,而罗汉、祥云采用的都是压地隐起做法的浅浮雕,不同于传统辽地密檐式塔身砖雕佛像采用镶嵌突出塔身平面砖垛的做法。



  再从塔体本身的构型来看,庆州白塔这座楼阁式塔,区别于传统的楼阁式塔。听管理人员说,塔内无楼梯、塔心室彼此也不连通,券门口的砌筑与木门后塔体的砌筑,并没有本质上的交结关系。塔心室的地面与塔门下槛也不在同一平面上,塔壁厚,塔心室体积极小。可以说,这七个塔心室其实就是七个塔宫。这么一说,庆州白塔只具楼阁式塔的外型,内部结构其实是基本上按照密檐式塔来修建的,是一座外部楼阁内部“密檐”式的砖塔。


  经过这么一解释,这座塔便解开了它的谜底。



  关于佛塔的七层塔身,有人说是象征兴宗皇帝之前辽国已经故去的七位皇帝,因为庆州白塔是皇家的奉陵塔,而且七个塔宫地面各安放一尊涅槃佛像,也许正是暗指吧。


  庆州白塔的故事


  庆州白塔,是辽兴宗耶律宗真为自己的生母章宣皇太后特建的,而关于佛塔的建造,还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


  辽兴宗的生母萧氏为圣宗生下了耶律宗真和耶律重元两个儿子,长子宗真被当时没有儿子的齐天皇后收养了,萧氏也从一个普通宫人被封为顺圣元妃。圣宗死时遗诏以齐天皇后为皇太后,但萧氏藏匿了诏书,在宣布耶律宗真(兴宗)即位时,自封为章宣皇太后并把持朝政。虽然新皇帝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但自幼被齐皇后领养,感情毕竟疏远了许多。重熙三年(1034年),辽兴宗在朝臣支持下先发制人,掌控了局面,将章宣皇太后用一个黄布围幔的小车送到刚刚筑就的庆州城内的七括宫幽禁起来,当时的庆州城是专为奉守圣宗陵寝而建的,大概是让章宣皇太后在此伴着先皇帝陵反思吧。



  重熙八年(1039年)辽兴宗与母亲和好,在母亲当初被幽禁的地方敕令“特建”了这座佛塔,可能是作为让母亲开心的特殊礼物,或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纪念,代母亲远远守望先皇帝的陵寝。



  所以,庆州白塔生的如此这般细腻清丽,气质中透着非凡的气度,便不难理解了。


  这座塔,北面是辽庆陵。由于辽庆州城已无其他地面遗迹,使这座兀然矗立在绿草地上的洁白秀丽的高塔显得格外醒目。


  塔的缘起


  塔缘起于古代印度,称作窣堵坡,随着佛教在东方的传播,窣堵坡这种建筑形式也在东方广泛扩散,逐渐形成了一种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东方传统建筑。“塔”字也应运而生(塔字既象形,又涵盖了stupa的音与义,从“土”旁,含有封土之下埋有尸骨或“舍利”之意),又称“佛塔”、“宝塔”。


  传入中国后,佛教依附传统的礼制祠祀,佛塔也和古典的楼阁台榭结合起来,“上悬铜串九重,下为重楼阁道”;是最早的塔建筑样式。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发展,并与临近区域的建筑体系相互交流融合,逐步形成了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覆钵式塔等多种形态结构各异的塔系。



  不仅如此,在传入的过程中,佛也被赋予人性,佛所居住的塔也被赋予世俗生活的内容。佛塔的第二个变化就是原来埋藏佛骨的阴森的地宫走上了地面,变成了“寺”。所以在中国往往寺与塔建在一起,有塔便有寺。古老宫殿式的寺庙平面展开,既是供奉佛祖的神殿,又可居可游;而那孤高耸天的佛塔,既是佛陀“涅磐”神圣的象征,又成了风景胜地的标志。颇具意味的变化是,中国人把印度窣堵波那种指向神秘苍弯的象征形象,只是作为一种标记而束之高阁,塔刹以下楼阁则赋予现实人生、清醒实用的理性内容。所以中国的佛塔是“人”的建筑,而不是“神”的灵境。塔也逐渐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宋时期,砖仿木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辽庆州白塔作为这一时期所建楼阁式塔的登峰造极之作,屹立千年不倒,仍在今日,彰显着它独特的魅力。


  据说上世纪维修时从塔刹的刹穴中发现了一批辽代雕版印制的佛经、木质佛舍利塔、银制和琉璃制舍利瓶、水晶杯以及精美的丝织绣品等,更使这座古塔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我们离去的时候,内蒙的天空一如既往的湛蓝,庆州白塔,矗立在巴林右旗秋季有点荒芜的草原上,在蓝天的映衬下,塔身洁白如壁,风吹响塔角铃铛,远远的就能给人送来一片宁静。








上一篇:北方——春花夏草秋叶冬雪皆美景       下一篇:赏湖光山色--独占一湖秋


农家院动态
更多

旅游线路
更多
登录
在线
客服
微信
公众号
微博